投資裡有一派的人,比起高報酬更重視穩定性與現金流。
許多投資人追求像是 0056、00878 等高股息 ETF,但其實還有一種發放股息更穩健、更具股息成長潛力的選擇 :股息貴族 ETF。
可以被稱作股息貴族的這些公司,可以理解為他們是配息界的 MVP。
不只穩定發放股息,還年年替股東調薪(增加配息)。
這篇文章就來帶你認識「股息貴族」,以及一檔可以投資股息貴族的代表 ETF:NOBL。
理財學伴 Podcast 每週日更新,歡迎在 Apple Podcast、Spotify、KKBOX、Google Podcast 或是加入我們的 LINE 社群,和我們一起學習 ❤️
為什麼投資人喜歡高股息?
除了追求因為股價上漲帶來的報酬之外,也有很多人非常重視「股息收入」。
像是:準備退休或已退休的族群、喜歡穩定的保守型投資人。
都是希望固定領息,幫助自己可以有穩定現金流。
因此,高殖利率股票(例如:殖利率 5~7% 的高股息 ETF)在市場上一直很受歡迎。
像是過去我們曾經介紹過的 0056、00878 等高股息 ETF,都十分熱門。
高殖利率就夠了嗎?
雖然「高殖利率」很吸引人,不過高殖利率就一定好嗎?
如果只看殖利率高低,可能會踩雷。因為高殖利率不代表穩定。
有些公司股價下跌,殖利率看起來變高,但實際上可能是因為:
- 營運惡化,市場預期未來無法繼續配息
- 財報虧損,仍硬撐配息(俗稱「賠錢配息」)
- 即將減配甚至停止配息
一些高殖利率 ETF 也會因為預估錯誤或是成分股調整,導致投資人領不到預期的配息。
因此,也有一派追求穩定配息的投資人,會去關注「股息成長股」。
什麼是股息成長股(Dividend Growth Stocks)?
如果你不只是想領息,而是希望領到的股息每年都越來越多。
那你可能會對「股息成長股」感興趣!
這些公司每年配息都在成長,就像幫你每年調薪一樣。
股息成長股指的是那些每年穩定「提高」發放股息的公司。它們通常擁有以下特質:
- 長期獲利穩定、自由現金流充沛
- 不一定一開始配很多,但每年都配得比去年多
- 體質穩健,經得起景氣循環
- 適合長期持有,累積越來越多現金流
因為股息成長股,每年都給出更多的配息,有點像幫投資人「年年加薪」的感覺。
因此長期下來可建立越來越多的被動收入。
等到這些公司長期穩定配息到一定程度以上後,又被投資人分成以下兩種類型:
- Dividend Achievers:連續 10 年以上穩定股息成長的公司
- Dividend Champions:連續 25 年以上穩定股息成長的公司
舉幾個股息成長股的公司來看:
- Microsoft:殖利率不高,但配息年年增加
- Visa:增息紀律佳、企業成長性高
- Home Depot:平均每年股息成長率超過 10%
微軟股息發放與殖利率(2019–2024)
年度 | 每股股息(美元) | 殖利率 (%) | 年度成長率 (%) |
---|---|---|---|
2019 | 1.89 | 1.20 | – |
2020 | 2.09 | 0.94 | 10.58% |
2021 | 2.30 | 0.68 | 10.05% |
2022 | 2.54 | 1.06 | 10.43% |
2023 | 2.79 | 0.74 | 9.84% |
2024 | 3.08 | 0.73 | 10.39% |
可以看到微軟在這些年每年穩定增加股息(從 1.89 成長到 3.08 美元),這些年的股息平均成長率:約 10.26%。
雖然可以看到微軟這幾年的殖利率不高,但簡單用 72 法則來估算投資人每年領到的股息什麼時候可以翻倍的話, 大約 7 年後股息有機會翻倍囉!
什麼是股息貴族(Dividend Aristocrats)?股息成長股中的精英
如果「股息成長股」是投資隊上的主力球員,那「股息貴族」就是連 MVP 都拿過好幾次、年年都進明星賽的傳奇球員。
能被稱作是股息貴族(Dividend Aristocrats),就代表它比起一般的股息成長股「擁有更嚴苛、更長的股息成長紀錄」。
比起股息貴族更高階的,還有以下幾個類別:
- Dividend Champions(連續 25 年以上股息成長,且不限於 S&P 500)
- Dividend Kings(連續 50 年以上股息成長的超級貴族)
什麼是 S&P 500 股息貴族指數?
不過,通常講到股息貴族,會是指符合標普公司編制的 S&P 500 股息貴族指數標準的股票。
要被納入這個指數之中,要符合以下條件:
- 是 S&P 500 的成分股
- 連續 25 年以上每年增加現金股利
- 有良好的市值與流動性(由 S&P 定期審核)
這個指數代表了美股中最具「長期穩定配息紀錄」的企業,也有以下幾點特色:
- 現金流穩定:即使景氣不好,也能穩定配息給股東
- 成分股數量較少:約 60~70 檔(2025 年最新為 69 檔)
- 定期汰弱留強:假如公司沒有持續增息,就會被踢出指數,每年 1 月定期檢查與調整成分股
- 配息成長型為主:殖利率可能不高,但股息成長性高
能被選入這個指數,也代表這些公司體質比較穩定,可以長時間撐過各種金融危機。
而且成分股的所屬行業都被限制不能佔指數權重 30%以上。
在每年1月、4月、7月和10月,指數也都會進行再平衡。
S&P 500 股息貴族指數十大成分股
公司名稱 | 股票代號 | 所屬產業 |
---|---|---|
AbbVie Inc.(艾伯維) | ABBV | 醫療保健 |
Coca-Cola Co(可口可樂) | KO | 民生消費 |
Kenvue Inc.(嬌生) | KVUE | 民生消費 |
Nucor Corp(紐柯鋼鐵) | NUE | 原物料 |
Johnson & Johnson(嬌生) | JNJ | 醫療保健 |
IBM(國際商業機器) | IBM | 資訊科技 |
Essex Property Trust | ESS | 房地產 |
Consolidated Edison Inc.(康愛迪生) | ED | 公用事業 |
Eversource Energy(東源能源) | ES | 公用事業 |
Brown & Brown Inc.(布朗保險) | BRO | 金融 |
其中,就有好幾間公司連續增息數十年了。
- Johnson & Johnson(嬌生):61 年
- Coca-Cola(可口可樂):61 年
- P & G(寶僑):67 年
- 3M:65 年
- McDonald’s(麥當勞): 47 年
(資料整理:2025/02/28)
S&P 500 股息貴族指數產業
產業類別 | 權重 |
---|---|
民生必需品(Consumer Staples) | 23.4% |
工業(Industrials) | 20.7% |
金融(Financials) | 13.3% |
原物料(Materials) | 11.5% |
醫療保健(Health Care) | 10.1% |
公用事業(Utilities) | 6.1% |
房地產(Real Estate) | 4.5% |
非必需消費(Consumer Discretionary) | 4.4% |
資訊科技(Information Technology) | 3.2% |
能源(Energy) | 2.9% |
可以發現最大比重是「民生必需品與工業」,合計超過 44%,顯示其高度防禦性。
科技業的比重反而是很低的,僅約 3.2%,這點就跟 S&P 500 指數差異很大。
科技業不是S&P 500 股息貴族指數成分股主要產業,是因為一般科技業比較不注重配息,很多科技公司也沒有成立超過 25 年這麼久!
NOBL ETF,精選股息成長的 ETF
如果你想投資這些長期股息成長的精英部隊,你可以直接投資 NOBL 這檔 ETF,不需要一間一間選股!
項目 | 資訊 |
ETF 名稱 | ProShares S&P 500 Dividend Aristocrats ETF |
代號 | NOBL |
追蹤指數 | S&P 500 股息貴族指數 |
成分標的 | S&P 500 中符合 25 年連續增息條件的公司 |
配息頻率 | 季配息 |
資產規模 | 11.6億美元 |
持股數量 | 70檔 |
費用率 | 約 0.35% |
成立時間 | 2013 年 |
NOBL 採用「等權重配置」
和大多數市值加權型 ETF(例如 VOO、SPY)不同,NOBL 採用的是「等權重(Equal Weight)」。
也就是 NOBL 不會讓某幾間大公司佔據過高比重,而是讓每一檔成分股的權重平均分配。
等權重的優點
- 分散風險更平均:不會因單一大型股股價劇烈波動而拖累整體表現
- 給中小型穩健公司更多舞台:讓體質好但規模沒那麼大的企業也有表現機會
- 長期有「規模反轉」效應:歷史上等權重策略有機會跑贏市值加權,尤其在大型股高估時期
等權重的缺點
- 需要更頻繁再平衡:NOBL 每季調整一次權重,成本略高於市值加權
- 相對抗漲時會跑輸市值加權:若少數大公司強勢領漲(如科技股狂飆),等權重表現可能被拉開差距
在 VOO(S&P 500 ETF)中,Apple、Microsoft、NVIDIA 等科技巨頭可能佔比超過 6~7%
但在 NOBL 裡,每一間公司的佔比大約都在 1.4% 左右。
等於是每家公司在 NOBL ETF 裡的影響力都一樣大。
NOBL 跟 VOO 長期報酬比較
如果你在 2016 年投資 $10,000 美元到 NOBL 跟 VOO,現在會變成多少?
類別 | 1 年 | 3 年 | 5 年 | 10 年 |
---|---|---|---|---|
NOBL 市價報酬(Market Price) | 9.10% | 6.46% | 11.49% | 9.67% |
NOBL 淨值報酬(NAV) | 9.13% | 6.46% | 11.51% | 9.68% |
S&P 500 股息貴族指數報酬 | 9.52% | 6.83% | 11.90% | 10.09% |
以報酬來看的話:
VOO 累積的資產有到 $34,000 美元,年化報酬約 14.3%
NOBL 報酬雖穩定,但相對落後,年化僅 10.76%,最終資產約 $25,516 美元
如果以波動與風險來看的話:
NOBL 的標準差(15.19%)和最大跌幅(-23.23%)與 VOO 接近。
但表現較穩定的地方在於:最差年度只有 -6.51%,明顯低於 VOO 的 -18.19%
表示在下跌時,NOBL 抗跌能力更強,具備更高防禦性。
這也反映出 NOBL ETF 的股息貴族特色:不是追求爆發力,而是強調穩定與長期持續「加薪」的能力。
如果你是偏好穩穩領股息,不想要有太大波動的人,那 NOBL 可能更符合你的需求。
但如果你重視整體報酬,願意承擔波動,那 VOO 就更適合你。
指標項目 | VOO(S&P 500 ETF) | NOBL(股息貴族 ETF) |
---|---|---|
初始資金(Start) | $10,000 | $10,000 |
最終資產(End) | $34,184 | $25,516 |
年化報酬率(CAGR) | 14.35% | 10.76% |
年化波動率(標準差) | 15.41% | 15.19% |
最佳年度表現 | 31.35% | 27.39% |
最差年度表現 | -18.19% | -6.51% |
最大跌幅(Max Drawdown) | -23.91% | -23.23% |
夏普率 | 0.82 | 0.62 |
誰適合投資股息貴族?
當然,投資股息貴族也不是完全沒有缺點。
- 殖利率不一定高:平均約落在 2~2.5%,對於想靠股息過生活的人來說可能不夠。
- 成長性有限:這些公司大多是成熟產業,不容易出現像科技股那樣的爆發性價格成長。
- 需要時間複利才有效果:短期內不會有太明顯的報酬,必須長期持有才能看到股息逐年成長的威力。
因此,如果你是想打造穩定現金流、計畫退休或半退休,也願意長期持有,享受股息成長的複利威力的話,那麼股息貴族的股票說不定就蠻適合你的。
但如果你是想要有顯著股價成長帶來的報酬,或是享靠高殖利率每年領很多現金的話,那股息貴族的股票就不是一個好選項。
2025 美股券商比較:Firstrade、Interactive Brokers、複委託
美股券商開戶推薦 (點擊前往開戶) | 推薦理由、特色、優惠介紹 |
---|---|
Firstrade | 1. 0 手續費交易美股、ETF 2. 可支援中文介面、中文客服 3. 首次入金超過 US$ 2,500,補貼 $US 25(限時) 4. 單筆入金超過 US$ 10,000,補貼 $US 25(限時) 5. 帳戶資產超過 US$ 25,000,可申請 Debit Card 直接使用帳戶資金 6. FINRA 以及 SIPC 成員,資產享 50 萬美元保障 ➡️ Firstrade 官網開戶 ➡️ Firstrade 開戶教學 |
IB 盈透證券 (Interactive Brokers) | 1. 交易手續費每股 0.0035 美元,單筆交易最低收取 US$ 0.35,其實非常低!! 2. 有中文介面與 24 小時中文客服 3. 安全可靠:全球最知名網路券商,美股上市大公司(代號:IBKR),受多方監管安全性佳,資產享 50 萬美元保障 4. 方便投資全球市場,商品種類齊全:不只可以投美股,還可以投資英股、日股以及全世界 150 個市場,除了股票、ETF以外,還包含債券、選擇權、期貨、外匯、基金、CFD 等等。 5. 閒置資金利率可高達 3.83% 6. 每月一次出金免手續費! 7. 有模擬倉功能,新手也可以練習交易 ➡️ IB 盈透證券開戶 ➡️ IB 開戶教學與介紹 |
口袋美股(複委託) | 1. 單筆交易手續費 0.12%,最低收取 3 美金 2. 口袋存股 – 美股,交易手續費 0.1%,最低收取 0.5 美金 3. 不用匯款到國外,節省跨國匯款手續費(單筆約 NT$ 900) 💡 如果你資金不多,但是想要投資美股,口袋證券的美股存股這就是你現在非常好的選擇! 慢慢存,又不用花費跨國匯款手續費! ➡️ 口袋證券開戶 ➡️ 口袋證券介紹 |
其他文章 | – 跨國匯款手續費優惠活動統整 – 複委託優缺點介紹 – 海外券商安全嗎?如何保護我的資產? – 海外券商 vs 複委託,手續費、優缺點比較 |
以上介紹的證券戶都沒有開戶費用、最低資金門檻,所以也不一定要擇一使用,也可以依據不同需求混著使用多個帳戶。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