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到想買進的股票標的後,該怎麼判別現在股價是否在合理範圍呢?今天要介紹一種常用的股價估值的方法:本益比,本益比適合判斷哪類型的股票,使用本益比估值需要注意的地方在哪裡?怎麼利用本益比河流圖來判斷現在股價的合理性。
理財學伴 Podcast 每週日更新,歡迎在 Apple Podcast、Spotify、KKBOX、Google Podcast 或是其他平台追蹤我們,和我們一起學習 ❤️
本益比是什麼?
本益比計算方式為:股價(Price)/ 每股盈餘(EPS)
本益比( Price to Earnings Ratio, P/E Ratio),也被稱為市盈率,本益比可以理解為成本對於收益的比率,以公司目前的獲利狀況,要經過多少年才能將當初投資的成本回收,因此本益比也常被用來當作一種計算股票價格是否合理的估值方式。
假設今天作為股東,買進股票時股價是 100 元,而這間公司的每股盈餘 EPS 是 4 元,本益比算出來就是 25,也就代表我們身為股東投入資金買入的股票,公司需要累積整整 25 年才有辦法賺回來!
哪些公司不適合計算本益比?
- 虧損的公司不適合計算本益比
因為本益比的意義,是要來計算我們作為股東投入的成本,多久可以回本。如果公司都已經沒在賺錢,每股盈餘已經負數了,計算本益比就沒有意義了。
- 每股盈餘 < 1 的公司不適合用計算本益比
因為小於 1 的每股盈餘處於分母,本益比就會算出來的數值就會非常高,不適合當作參考。因此每股盈餘小於 1 的公司,也不適合使用本益比來估值。
- 盈餘不穩定的景氣循環股不適合計算本益比
每股盈餘不穩定的景氣循環股(塑化、鋼鐵、航運、電子產業),也不適合用本益比估值,因為有可能景氣好時盈餘很高,本益比很低,但有些年盈餘甚至是負數,本益比根本沒有一個適當的區間去比較。
計算本益比該注意什麼?
由於本益比是用來判斷現在投入的成本未來需要花多久時間回本,因此分母的每股盈餘 EPS 應該也要用未來的 EPS 來計算才會合理。不過網路查到的本益比並不是用未來預估的 EPS 計算而來的,大部分都是用「過去四個季度的每股盈餘 EPS 總和」當作分母。
因為要判斷公司未來的 EPS,勢必會加入主觀的預測,計算出來的差異也會很大。因此平常我們在網路上查到的本益比,都是用過去的每股盈餘 EPS 計算出來的。
本益比越低越好嗎?
根據本益比的定義,假設本益比越低,我們投入買進公司股票的資金就可以越快的回本。
股價同樣是 100 元, A 公司的每股盈餘 4元,算出來的本益比是 25,代表我們要等 25 年公司才會回本;B 公司一樣股價 100 元,但 B 公司的每股盈餘是 5 元,算出來 B公司的本益比 20,也就是我們只需要等 20 年就會回本。
這樣看的話,是不是公司本益比越低,就是比較好的投資標的呢?其實不然。
前景好的成長股通常本益比也高
亞馬遜 Amazon 身為全球市值前十大的公司,它近五年的本益比高達 134.11!(也就是你投入的成本,Amazon 需要花一百多年才會賺回來),難道 Amazon 不是一個好標的嗎?
本益比 | 時間 | |
近五年最高 | 303.51 | 2017/11/19 |
近五年最低 | 55.56 | 2021/08/19 |
五年平均 | 134.11 |
本益比高,其實也代表投資人對於公司未來的成長前景非常看好,願意出高價買下股票,因此亞馬遜 Amazon 的股價也一直都處於很高的狀態。另外, Amazon 雖然營收高,但是Amazon 的 EPS 並不高,因為公司都把賺到的錢持續投資在自身的技術發展、擴張成長性, 因此算下來的本益比當然也會比較高。
不過,並不是每個公司都能像 Amazon 一樣常年持續成長,雖然很多成長股看起來未來前景無限,但是在判斷成長股的本益比時,也記得要稍微保守一些,考慮安全邊際,避免買進許多「未來的成長」喔!
本益比只能跟自己公司或是同產業比較
本益比跟很多指標一樣,需要是跟公司自身過去的數據比較,或是在同產業的公司間比較才有意義。並沒有一個絕對數值就可以說這樣的本益比過高、過低。
像是電信業的中華電、台灣大、遠傳,這五年的本益比平均都在 20 左右,而元大金、兆豐金、第一金這些金控業的股票這五年平均本益比則是在 15 左右。 如果拿這兩個不同產業的股票去相比本益比,它們也不是在同一個基準上,比較也沒有意義。
股票代號 | 公司名稱 | 股價 | 五年平均本益比 |
2412 | 中華電 | 111 | 23.82 |
3045 | 台灣大 | 99.5 | 20.43 |
4904 | 遠傳 | 60.6 | 20.27 |
股票代號 | 公司名稱 | 股價 | 五年平均本益比 |
2885 | 元大金 | 24.75 | 15.76 |
2886 | 兆豐金 | 32.15 | 16.74 |
2891 | 中信金 | 23 | 12.11 |
2892 | 第一金 | 22.5 | 16.07 |
怎麼用本益比估值?
如果用本益比公式推算股價,就是把「本益比 X 每股盈餘 EPS = 預估股價」,推算比較合理的股價。
假設過去一段時間,這間公司最低本益比為 15、平均本益比為 20,而最高的本益比為 25。這段期間平均的 EPS 落在 3 元。那麼利用上面公式,推算出來便宜股價為 45 元、合理股價為 60 元、75 元則算是昂貴的股價。
本益比 | 預估股價 |
15 | 45 |
20 | 60 |
25 | 75 |
最適合用本益比估值的股票,股票性質最好是穩定獲利、產業變化較小的公司。因為本益比高低並不能代表公司體質的好壞,評估過後覺得這間公司屬於一間好企業時,就可以利用本益比估算出股價偏低的時候就進場佈局。不過當這些穩定的好公司出現本益比較低的情況時,也要注意是不是整個產業正在走下坡、衰退。
怎麼判斷本益比的高低?
可以利用「本益比河流圖」,觀察公司歷史的本益比區間。
- 股價落在紅色區域:本益比為歷史相對高點
- 股價落在綠色區域:本益比為歷史相對低點
在富果 Fugle上面,會把本益比河流圖區分成六個顏色,如果股價處於本益比河流圖最上的紅色區域,代表現在的本益比處於相對高點。如果股價現在處於本益比河流圖的綠色區域,則代表本益比現在處於歷史的相對低點。
也可以從本益比河流圖判斷,本益比的走勢是往上流動、往下流動或者是持平。
下圖為台積電的本益比河流圖,可以看出本益比的走勢是往上流動,雖然現在股價線是處於紅色區域,代表本益比為歷史相對高點,但如果台積電持續按照趨勢走的話,現在處於高點的本益比,在未來或許就落在正常區間了。
Takeaway
- 本益比常被稱作 P/E Ratio,是判斷投入成本何時能回本的方式。
- 本益比不是越低越好,要比較本益比需要同產業相比,或跟自身公司的歷史數據相比。
- 本益比的估值法就是「本益比 X 每股盈餘 EPS = 預估股價」,適合用在產業變化小、獲利穩定的公司。
延伸閱讀
股神巴菲特最重視的指標之一:ROE 股東權益報酬率
ROA 資產報酬率是什麼?ROA 與 ROE 差別在哪?
財報怎麼看?3 大財務報表快速介紹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