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跟我們差不多年紀的學伴,是不是也感覺這一兩年開始才注意到有人在討論「分紅保單」?但是如果是比我們年紀稍微大一點的學伴,可能就知道「分紅保單」並不是新的保險商品。

從 Google 搜尋的熱度可以發現,2009 年之前分紅保單其實蠻熱門的,2011 年之後幾乎沒什麼人在關注,直到大約 2020 年才又有死灰復燃的跡象。

或許不久後也會有人主動要協助你進行退休規劃,也把「分紅保單」納入其中一個規劃項目,在接受或拒絕之前,一起搞清楚:分紅保單是什麼?可以從哪裡分紅?優缺點是什麼?

(P.S. 絕非業配文,也沒有推薦此類商品的意圖)

理財學伴 Podcast 每週日更新,歡迎在 Apple PodcastSpotifyKKBOXGoogle Podcast 或是其他平台追蹤我們,和我們一起學習 ❤️

什麼是分紅保單?保單分紅的來源是什麼?

分紅保單是「投資理財型人壽保險」的一種,也就是說分紅保單的持有人在得到壽險的保障以外,還可以獲得保單的分紅,也就是分享到保險公司的保單利潤。分紅保單也常被稱為分紅壽險、分紅保險。

分紅跟利潤的來源是什麼?

簡單來說,保險的運作方式就是保險公司收了保費之後,把這些錢拿去投資,正常來說在進行給付、支付人事管理相關費用之後保險還是會有利潤,因為保險商品都是經過精算才設計出來的,要是賺頭不夠多的商品也很快就會停售了。

而分紅保險的紅利主要來自於:利差、死差和費差。 

  • 利差:保險公司實際投資收益率(宣告利率)和預定投資收益率(預定利率)的差額導致的收益或者虧損; 
  • 死差:預定死亡率和實際死亡率的差額導致的收益或者虧損
  • 費差:費差是保險公司預定費用率和實際費用率的差額導致的收益或者虧損

也就是說,如果投資的收益高於預期、保戶實際死亡率低於預期、實際費用率低於預期,就有可能有「紅」可以分。

另外也要注意:分紅保單不是分享「保險公司的整體獲利」,而是依據該張分紅保單的經營績效來分配紅利。(如果要分享公司整體獲利,請去買該金控或人壽的股票)

分紅保單一定會分紅嗎?

強制分紅保單 vs. 不強制分紅保單

過去有很長一段時間,台灣市場的壽險是「強制分紅」的,分紅的標準也是由保險局統一規定,過去強制分紅保單利差的算法是「依據銀行2年期定存利率平均值,高於保單預定利率就須分紅給保戶」,不論保險公司的經營狀況,只要有死差或利差都要分紅。

但是民國 89 年後,央行開始連續降息,「銀行2年期定存利率」也一路狂降,因為利差減少(甚至可能是負的),保戶可以領到的分紅自然減少甚至不分紅。但是在死差的部分,因為國民健康與壽命延長(死亡率低於預期),還是有死差分紅。但是為減輕壽險業的經營壓力,財政部於九十二年開始允許壽險公司將死差、利差兩者的損益互抵,互抵後如果還有盈餘,再分配給保戶。

然而,對於許多民眾來說,實際的分紅收益遠不如當初保險業務員所宣稱的數字,因此從民國 93 年開始才規定停售「強制分紅保單」 ,改為可以銷售「不分紅保單」或是「自由分紅保單」。

自由分紅保單的利差計算方式,則是改為「投資收益率(宣告利率)和預定投資收益率(預定利率)的差額」,所以如果民國 93 年以後簽約的分紅保單,基本上都要保單有投資的利差以及符合保險公司的分紅原則才會有分紅。

P.S. 如果過去買到強制分紅保單,但是現在沒有領到分紅,也不用太不爽或是要解約,因為現在已經沒有那麼高「預定利率」的保單了,也就是說如果要獲得那樣的壽險保障,新保單會要求你繳更多的保費。

自由分紅保單「分紅比例依法不得低於 70%」

目前市場上的分紅保單,雖然被稱為自由分紅保單。但也不是保險公司開心分就分、不開心就不分,而是有法規規定「可分配紅利盈餘,分配給要保人比例不得低於百分之七十。」

分紅保單缺點與注意事項

看到這邊,你會不會想說,如果有得「分紅」那誰還要選「不分紅」的壽險?

分紅保單當然也有缺點:

1. 保費較貴

最實際的,分紅保單保費會比不分紅保單貴。

2. 資金運用沒有彈性

分紅保單幾乎都是「終身壽險」,也就是說獲得要身故獲得死亡給付,或者是活成人瑞的祝壽保險金才會自動結束契約。但如果不是以上兩種狀況,真的有資金需求要解約的話,拿到的解約金有可能低於或是單純接近本金而已。

3. 高保費低保障

就保險來說是「高保費,低保障」。

我們參考網路公開的保險商品資料,以 30 歲男性投保分紅型的終身壽險,10 年繳完終生保費,保障到 109 歲。也就是說這位男性 40 歲時會繳完這張保單所有保費,總共 60 萬元。但是在他整個從 30 歲到 109 歲中,壽險保障最高的時候也沒有到 150 萬!

以保障的角度來說,這樣的保費換到的保障實在太少。

4. 投資報酬率並不突出

以投資的角度來說,這樣的投資報酬率也不突出。

綜合 3、4 兩點我們來試算看看:

剛剛那位男子,如果選擇一年期定期壽險把保費的差額拿去投資每年報酬率 5% 的股票,從 30 歲到 57 歲時,總共繳了接近 22 萬的保費,這段時間他都享有 150 萬的壽險保障,而透過保費差額投資的這筆金融資產的價值已經達到 153 萬。

也就是說,58 歲開始他不需要再繳保費,他也有超過 150 萬的金融資產在他身故後可以照顧家人。

這筆錢從 58 歲開始不用放新的資金進去,光是透過每年的複利,在他 85 歲時就已經滾到超過 600 萬了。再認真活一點,95 歲時就會超過 1000 萬,這僅僅只是靠保費差額來投資而已!這樣的做法,不僅省下 38 萬的保費,最終可以得到的獲利是分紅保單的好幾倍。

分紅終身壽險 截圖來源:保誠人壽萬事如意終身壽險 DM

不分紅定期險 截圖來源:台灣人壽好易保一年期壽險

結語:保險歸保險,投資歸投資。

以我們目前的資產狀況跟對投資理財的理解,還是會偏向「保險歸保險,投資歸投資」,所以分紅保單可能不是我們的首選。

但是可能還是有人會適合,以下兩種是比較常見的狀況:

  • 有特殊資產傳承稅務規劃(要節稅)
  • 需要有外力限制才能儲蓄,現金、股票在手上握不住(有錢就花光、看到股票賺錢就想賣,賣了就把錢花光)

以下純屬個人意見:

  1. 如果對保險公司的營運如此有信心,應可以考慮保險公司或金控股票
  2. 非得要用保險來理財的話,分紅保單比投資型保單好。因為保單賺錢你就賺,所以跟保險公司至少利益一致,但是投資型保單常常都是理專幫你亂投一通,因為你賠錢他們也沒差。

延伸閱讀

💡 2022 保費信用卡推薦:繳保費回饋 1.22% – 3%

新手爸媽必讀:從家庭保險必備觀念,到新生兒保險重點

儲蓄險、年金險是一項好投資嗎?拆解保單利率、報酬率!

保險責任準備金利率是什麼?跟保費調漲有什麼關係?

【玉山富果帳戶】介紹、Fugle 開戶教學(推薦碼 moneymate)


Shirley

本業專攻 B2B 行銷的貪財女子。

0 Comment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