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保險規劃怎麼做?如何把保險費花在刀口上?新生兒保險有需要保嗎?
許多人在人生階段改變時才會想到要保險,「結婚」也是人生階段中很大的一項轉變,因為我們剛好進入適婚年齡,也意識到自己需要開始及早準備。
最近很多朋友都開始慢慢結婚,人生步入下一個階段,好像終於成為一個家裡的「大人」了。有什麼事情以前都是「大人」負責的呢?其中一項就是保險了!這篇文章就要分享「家庭必備保險觀念」。
我們會先來檢視我們從小接受到的保險觀念是否正確、討論關於保險常見的迷思,以及分享在青壯年、剛組成新家庭這個階段必備的保險觀念!
💡 2023 保費信用卡推薦:繳保費回饋 1.22% – 3%
理財學伴 Podcast 每週日更新,歡迎在 Apple Podcast、Spotify、KKBOX、Google Podcast 或是加入我們的 LINE 社群,和我們一起學習 ❤️
年輕人常見保險迷思
大家對於保險的迷思有分成 2 種:
第一種、我不需要保險
差不多是 20、30 歲,身體狀況正好的人,就容易會有這樣的想法。
覺得保險就是把錢丟到水裡。
第二種、爸媽都幫我保好了
有些人認為保險是必要的,也知道小時候爸媽有替他投保,就會認為自己保障已經很夠了,所以對了解保險就比較沒興趣。或者,有可能有興趣但是因為不清楚爸媽有幫自己保哪些保險,所以也不知道要從何加強保障,因此就將替自己加強保障的事情一延再延。
依據 2019 年 Advisers 財務顧問雜誌第 363 期調查,8 成的年輕人都有保險,但近 5 成對自身保單內容不清楚(大多都是父母購買的)。
我有看到一個保險業務員描述這個狀況,用了四句話:
「買了什麼保險,不知道。
發生什麼事故可以理賠,不知道。
理賠金額多少,不知道。
唯一知道的,只是繳了很多錢,保險應該要負責。」
還有電視節目,用更有畫面的呈現,就是一個人穿了超小的雨衣,雖然有穿,但是很多地方都是一下雨就會淋濕。
我來分享一個我家的例子吧!
我有一個哥哥,我爸媽從小有幫我們保一些保險,沒有很多,但我們小時候也從來不懂得要擔心。但是哥哥大學的時候,突然發現有「先天性貧血」,之後很多保險就都不能保了!
所以現在媽媽都跟我說,要趁還健健康康開始替自己保保險,健康檢查之類的事,倒是不用太急!
另外,還想再講一個「我們可能沒有自己想得這麼不需要擔心」的事,就是會影響我們健康的,不只是貧血、癌症、意外、流行病,現在需要去精神科、身心科就醫的人也越來越多了。
然而,「精神病」與「精神官能症」也經常會是人身保險要保書上會詢問的事項,要是真的不幸有這個狀況,一些還沒來得及保好的人身保險,可能之後也會不太容易核保喔!
所以,我們還是要更正視潛在的風險,也了解自己目前受保障的狀況,在能力可及的範圍內,逐漸補足必要的保障。
認識風險 4 象限,保費花在刀口上
剛剛講了這麼多迷思,我們現在就來了解什麼才是認識保險的正確觀念。
基本上,保險就是一種「風險轉嫁」,因為有些事情發生時,我們可能會承受不起,所以集結眾人的力量,協助發生意外的人度過急難。
那我們就依照發生機率的高低、損失程度的大小來分成四個象限,看看針對這四個象限內的事件我們可以如何因應。
第一象限、發生機率高&損失程度大
在這個象限裡,有像酒駕、吸毒這種,一但你做了就非常危險,這種事就是千千萬萬不要做!
另外,像是隨著老化而難以維持健康,這很難避免,但通常是有一定的年紀以後比較會發生,如果你還年輕,有兩種做法:
- 好好儲蓄、好好投資:你的資產越多,就是有越大的風險抵禦能力。像我以前工作的遇到一個老闆娘,她就是說她比較願意把錢放在「房地產投資」上面,讓資產增值,以後如果真的遇到狀況,他們可以賣掉房子,來支付需要的費用。我們在之前介紹過的「反向抵押貸款」,也是一種從房子提領價值來支付的方式。
- 替老年生活規劃好保障:另外一種做法,如果你覺得資產累積速度難以預測,或是你光想像好不容易累積的資產,還可能會因為身體狀況變化而需要變賣,就覺得痛苦不堪,你就是想要有「由保險支付」這樣的轉嫁,那就要從長計議相關的保障。
第二象限、發生機率小&損失程度大
這個象限裡,有死亡、意外、重大傷病、失能,雖然發生機率小,但是一但發生,我們可能會完全失去賺取收入的能力,如果你剛好是家中的經濟支柱,那麼家中的財務狀況就會岌岌可危。
所以這類的風險,對於青壯年、上有老下有小的人來說,最需要藉由保險來轉嫁風險!
幸好,這類的事件對於青壯年來說發生機率比較低,如果是用「定期險」的方式投保,也不會造成太大的財務負擔!
這邊想要提醒一下學伴,因為這類型的保險是家中「經濟支柱」最需要的,所以在投保時要盡量追求「最小保費」、「合理保障」,畢竟這個時候你的收入還要養家呢!
要是拿太多錢去繳保險,反而會壓縮到日常支出的空間喔!
第三象限、發生機率小&損失程度小
這個象限裡有什麼事呢?像落枕、扭傷、閃到腰,發生的時候通常看個醫生,健保給付後不會造成我們太大負擔,幾天後就會好,也就無須用保險來保障囉!
第四象限、發生機率大&損失程度小
像是感冒,一般人也是一年可能有一兩次,不過因為損失小,所以也是自行承擔就好囉!
總結來說,我們在思考保險的時候,就是要著眼於那些「一旦發生損失很大」的事件去規劃!
家庭保險規劃五大觀念
我們已經知道審視保險的基本原則,那我們現在聚焦在「年約三十、養兒育女」的族群,也是跟我們多數學伴目前差不多的人生階段,來看看 5 項更具體的保險觀念:
- 先保大再保小
在分配家中保險預算的時候,基本上就是先按照「經濟能力」來分配,通常是先保爸媽、再保小孩,因為家中的經濟支柱如果生病、發生意外,失去賺錢的能力,沒有保險費的支應,這個家庭的日常生活就會出狀況。但是小孩,如果生病、出事,雖然爸媽會很難過,但是還是可以工作賺錢,所以在保險時要先保爸媽,當預算足夠時再保小孩!
- 即時投保
剛組建家庭時,可能都還很年輕,有時候會想說「等有存錢、收入提高」時再投保,但是當我們存款越少時,就是越沒有風險抵禦的能力,更需要保險!像意外險、壽險這類的基本保障,一個月只要付個 100 多元,就可以換得百萬的保障。比點光明燈、安太歲、祈福祭祀還實際!
一般建議的保險順序是:
- 定期壽險
- 意外險
- 實支實付醫療險
- 一次性給付重大傷病或癌症險
- 定期失能險
隨著家庭責任、收入的成長,可依序補足保險。
- 用定期險打好保障基礎
定期險:需要每年續保,採取「自然費率」,繳費金額會隨著各年齡層遇到風險的機率調整,通常年輕時很便宜,老了會變貴,也會有最高續保年齡限制(大多落於 65 歲~80 歲間)。
終身險:在 20 年間(繳費年期各家不一,有時也有選擇的彈性,多落於 6-20 年間)繳完一生的保費,期間會採取「平準費率」,每年都繳一樣的金額,最高保障年齡通常可以比定期險的最高續保年齡高(有可能到 110 歲)。
終身險因為要在比較短的時間內,就繳完所有保費,所以通常保費都會比定期險高非常多(2、3 倍以上)!在打點家庭保險基礎的時候,可以先考慮定期險,涵蓋必要的保障範圍。
關於定期險和終身險如何決定,蠻推薦大家實際計算看看「投保終生型保險 v.s. 投保定期險+將多的錢拿去投資」,哪一個可以在你 65 歲以後,給你更多的保障呢?算出數字、好好了解再決定!
- 保近不保遠
保近不保遠是什麼意思呢?
就是我們要針對近期的風險做保障,而不是很久以後的風險。
首先,保險的重點應該是保障那些難以承受的「突發」事件,例如意外過世、失能、罹患重大疾病,如果在近期突然發生會沒辦法承受,所以需要保險。
但如果你知道這件事是幾十年後很有可能發生,那你就有幾十年可以準備,假設你像我們前面提到的老闆娘一樣,年輕賺錢就買房,自然也不用怕老了付不出醫療費。
再來,環境的變化很快,幾十年前醫療險裡面明定有保障的手術,現在可能早已過時了,所以如果你現在簽訂一個終身險,也很有可能沒保障到未來主流的技術。
保近不保遠,也是你要記住的保險原則喔!
- 實支實付、副本理賠
為什麼「實支實付」很重要呢?過去有些醫療險,是以住院為前提來支付日額,但是二代健保施行以後,因為有很多以往要住院的手術,現在都可以在門診手術解決,根本不用住院,即使要住院,天數也變少了。變多的反而是「自費項目」,以及健保沒有涵蓋到的新藥物、新手術,這些多的花費就有賴「實支實付」的理賠保障了。
另外,學伴們也別忘了通膨與我們同在,現在看一天 2000、3000 日額可能覺得還不錯,但是過幾十年,就沒有現在看來有幫助了!
實支實付申請理賠時,會需要附上「收據」,但有時候同一個事件,你可能有多個保險理賠可以申請,這時候「副本理賠」就很重要了!若只接受正本理賠,則只能挑一家申請。是否有「副本理賠」也是在選擇保險時要注意的!
準爸媽注意,認識新生兒保險
去年,我有一個朋友第二個小孩快出生,他就在臉書發文,問大家有沒有推薦的「新生兒保險」。因為第一個小孩不久前才生病住院,他就覺得短期負擔有點重,而且小孩越多就越有可能交叉感染,所以他就想在第二個小孩一出生,快速投保「新生兒保險」。
看了一下統計數據,其實嬰幼兒的醫療費、住院機率比我們想像的高!
衛福部統計,在 0-6 歲這個年齡層,平均每人每年的醫療費用,高達 16,537 元,比 7-18 歲這個年齡層(7,068元)高出兩倍。(相關新聞參考)
根據 2019 年的統計數字,大約每 100 個 4 歲以下兒童,就有 14 個住院!比 60-65 歲銀髮族的住院率還高!
造成嬰幼兒住院率高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小朋友不太會表達自己的感受,所以更需要住院觀察,讓醫療人員可以即時照護。
嬰幼兒醫療費用也是逐年上升,看完這些數據之後,我也覺得要是未來想生小孩的話,會很認真考慮新生兒保險!

新生兒保險是什麼?
新生兒保險只是一個方便大家溝通的代稱,通常就是 0 歲嬰兒投保,以「壽險」為主約,再加上「醫療險、意外險、防癌險」等附約的組合,一樣可以分為定期險、終身險。
新生兒保險投保限制
關於新生兒的投保限制,各家保險公司規定不同,但是通常以是否健康且出院,以及是否為早產或低體重兒為界,要是懷孕不足 37 週,或是體重不足 2500 克,很可能要等待一段時間觀察健康及生長情形才可以投保。
新生兒保險比較重點
如果有意願替寶寶投保新生兒保險,以下兩點可以特別注意比較:
- 保障範圍彈性:如重大疾病,會隨著衛生署公告而調整,就會比單純寫定疾病的有彈性喔!對於未來被納入重大疾病範圍的項目,也才會有所保障。
- 給付條件:如果有實支實付、日額擇高理賠,也會比只有其中一項對保戶有保障喔!
家庭保險觀念快速重點整理
- 從風險的四個象限,我們可以了解最需要保障的風險類型是「發生機率小、損失程度高」,需要透過保險來轉嫁風險。
- 5 個家庭保險原則:先保大再保小、即時投保、善用定期險打好基礎、保近不保遠、實支實付 副本理賠
- 嬰幼兒醫療費、住院機率並不低,準爸媽可認真考慮新生兒保險
台灣人壽保險商品CP值高、網路口碑好:
「新生兒規劃的必備保單」各大保險討論區超過 90% 推薦!
「預約保險顧問」免費服務:提供免費保障諮詢、保單健診。
特別說明,如果你暫時沒有新生兒保險需求,但是有前面說到的「知道自己已經有保險,但不知道有哪些保障」這種狀況,需要專人解說或諮詢服務,也可以預約台灣人壽顧問諮詢喔!
延伸閱讀
推薦課程:《小資族保險的第一堂入門課》
🌟 適合對象:每個人
《小資族保險的第一堂入門課》。的內容不是在推薦特定的保險商品,而是整理與分析保險的觀念、保單比較的原則、優先順序、投保時需要注意的細節,解決保險的常見問題。
內容從買保險的正確觀念,對於社會保險(勞保、健保、國民年金)的解析與提醒,到各種的商業保險的分析(如:壽險、醫療險、長照險、失能險、重大傷病險、年金險⋯⋯等等,族繁不及備載),適合與不適合族群、優先順序、合理保額、應該注意的細節與條款。主題涵蓋非常完整,資訊量也很大。
推薦每個家庭,都至少要有一個人上過這堂課。
而且這堂課原價才 1688,打折下來 1000 出頭而已,必上!
過去我也沒注意到意外險還有這麼多可以關注的細節,也沒意識到搭高意外險保額的重要性,會接觸到這些資訊,也是因為我最近上課 Hahow 上的
這堂課講師是李柏鋒,曾經擔任 ptt 保險版版主,是財經部落客的大前輩,也是前 inside 主編。
但如果要說這堂課有什麼缺點,那就是 2019 年的時候李柏鋒老師的口條還沒有很流暢,如果用一般速度播放,可能會覺得有點像讀稿,但我個人是都用 1.5 或 2 倍速播放,就覺得改善很多!
目前課程定價 NT$1688,我覺得是超級佛心,造福社會。
只要你有買保險的需求,這堂課一定是值回票價!
搭配理財學伴的 Hahow 專屬折扣碼 KOLmmate,單堂課可以打 9 折,搭配其他課程一起買,最高可以打 85 折喔!
🎁 Hahow 專屬優惠(~2025/06/30) 🎁
Hahow 折扣碼 | 理財學伴專屬優惠 |
---|---|
折扣碼 | KOLmmate |
Hahow 專屬優惠 | 單堂 9 折、兩堂 88 折、三堂 85 折 |
領取折扣券 | https://moneymate.space/hahow-coupon |
使用說明 | 使用期限至 2025/06/30,可重複使用。 募資中與萬元以上課程不適用。 可以先領起來存在帳戶中,以後要購課就不會忘記使用囉! |
延伸閱讀
<繳費與優惠>
2024 保費信用卡推薦:繳保費回饋 1.2% – 3.2%
Hahow 優惠攻略&信用卡推薦,輸入優惠碼 kolmmate 最低 85 折
<社會保險>
【勞保懶人包】勞保退休金怎麼算?除了勞退以外,還有哪些保障?
家人過世後,如何申請勞保/國保死亡給付、喪葬津貼?配偶/子女的遺屬年金可以領多久?
<商業保險>
旅遊平安險、不便險注意什麼?信用卡買機票、車票附贈的保險夠用嗎?
<其他知識>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