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講到 ETF,大家都很有認知只要買進 ETF,就是透過追蹤的指數挑選後買進一籃子的股票。
很多 ETF 的指數都有不同的編製邏輯,也就是「加權方式」有所不同。
而這就會決定一檔股票在指數裡佔多少比例!

這篇文章將帶你完整認識目前市場上常見的 10 種 ETF 加權方式。

理財學伴 Podcast 每週日更新,歡迎在 Apple PodcastSpotifyKKBOXGoogle Podcast 或是加入我們的 LINE 社群,和我們一起學習 ❤️

1. 市值加權(Market Capitalization Weighted)

市值加權是 ETF 指數中最常見的加權方式。
絕大部分的傳統大型指數,例如 S&P 500NASDAQ-100臺灣 50 指數 都是採用市值加權。
有些時候 ETF 也會採用自由流通市值加權,也就是排除政府、創辦人等不可流通股數,只計入市場可交易部分。

加權方式類型說明
市值加權
(Market Cap)
使用總市值來計算權重
自由流通市值加權
(Float-adjusted)
排除政府、創辦人等不可流通持股,只計入市場可交易部分

市值加權邏輯

可以簡單想像市值加權,就是市值越大,佔的比例越多。
每家公司的市值 = 股價 × 流通在外的股份數量。
因此,採用市值加權的話,市值越大的公司,對整體市場的影響越大,因此在指數中的比重也就越高。

公司股價流通股數市值指數權重
A$100100 萬股10 億69.9%
B$5050 萬股2.5 億17.5%
C$3060 萬股1.8 億12.6%

指數權重 = 該公司市值 ÷ 總市值

A:10 ÷ 14.3 ≒ 69.9%

B:2.5 ÷ 14.3 ≒ 17.5%

C:1.8 ÷ 14.3 ≒ 12.6%

市值加權優點

  • 調整頻率低
    市值加權的權重會隨股價與市值自然變動,不需要頻繁手動調整(例如再平衡),因此管理成本與交易頻率都較低。
  • 流動性好
    權重高的成分股通常是大型股,成交量大、買賣價差小,ETF 在建倉與調整時較容易成交,交易成本自然也較低。
  • 追蹤簡單、費用率比較低
    因為這種加權方式是常見的 ETF 加權方法,通常這類型的 ETF 資產規模都比較大,費用率也較低。
  • 無需人為干預
    不需要依靠主動評估因子、財報或再平衡頻率,完全由市場機制驅動。
    ETF 經理人操作空間少,費用就會比較省。

市值加權缺點

  • 容易過度集中在某些大型股(成分股之間市值差異極大)
    大型企業的市值可能是中小型股的數十倍甚至上百倍,因此權重也會傾斜。
    例如:0050 中,台積電目前權重就是 58.54(2025/06/28)。
    股價漲、權重跟著變高,形成「越漲越重」的正向循環。
  • 產業集中風險
    假設當科技股市值領先市場,整個指數就會高度集中在科技類股,降低了產業多樣性與抗跌能力。

市值加權 ETF

ETF 代碼名稱追蹤指數
VTIVanguard Total Stock MarketCRSP US Total Market Index
SPYSPDR S&P 500 ETFS&P 500 指數
IVViShares Core S&P 500S&P 500 指數
QQQInvesco QQQ ETFNASDAQ-100 指數(市值加權)
VTVanguard Total WorldFTSE Global All Cap Index
0050元大台灣 50FTSE 台灣 50 指數

股價加權(Price Weighted)

股價加權是歷史最早的指數編製方式,代表性最強的就是美國的道瓊工業指數(DJIA)

股價加權邏輯

每檔股票的比重單純由股價高低決定,不考慮市值大小或股數流通量。

公司股價指數權重
A$50062.5%
B$20025.0%
C$10012.5%

計算所有成分股的股價總和:
$500(A) + $200(B) + $100(C) = $800

各公司權重 = 該公司股價 ÷ 總股價

  • A:500 ÷ 800 = 62.5%
  • B:200 ÷ 800 = 25.0%
  • C:100 ÷ 800 = 12.5%

股價加權優點

  • 計算簡單,早期便於手動運算

股價加權缺點

  • 高價股影響過大,容易失真
    因為只看股價而不看市值,價格高的股票即使公司規模不大,仍會在指數中佔有極高比重,導致整體表現失真。
    例如,一家股價 $500 的小公司可能比一家股價 $50、但市值 10 倍大的公司,擁有更高的指數權重。
  • 與市場實際影響力脫節
    股價不一定反映企業規模或影響力,因此整體指數表現可能與實際經濟規模不一致。
  • 股票分割、除權息、增資減資等,都會影響指數
    股票分割除權息增資減資,這些操作都會影響股價,也就會改變指數權重。

股價加權 ETF

DIA(SPDR Dow Jones Industrial Average ETF)

  • 追蹤道瓊工業平均指數(Dow Jones Industrial Average),成分股為美國最具代表性的 30 家藍籌企業。
  • 權重依照股價分配,因此如聯合健康(UnitedHealth)、高盛(Goldman Sachs)等高價股對指數影響較大。

修正市值加權(Modified Market Capitalization-Weighted)

修正市值加權這種方法與市值加權類似,但在市值加權的基礎上,會調整權重規則。

舉例來說:

  • 單一成分股權重上限(如不得超過 14%)
  • 整體大型股群組不得超過一定比例(如前 5 大總權重不超過 40%)
  • 為某個產業或國家設比例限制,防止集中

這些限制能有效避免大型股權重過高導致過度集中化
修正市值加權是比起等權重加權更溫和、但又比市值加權更分散的方式

修正市值加權邏輯

在市值加權的基礎上,再進行「再修正」權重分布,設置上下限。
比如說:

  • 單一成分股權重不得超過 2%、4%、5% 等級距
  • 整體產業或板塊權重也可能設限,防止集中

修正市值加權優點

  • 防止單一公司或少數公司權重過重
  • 提高中小型股參與度
  • 改善集中風險與產業偏離

修正市值加權缺點

  • 加權邏輯更複雜,難以自行模擬
  • 權重限制會導致與原始市值排序偏離
ETF 代碼修正邏輯選股依據修正方式
00692
富邦台灣永續ETF
市值加權為主台灣 ESG 永續公司個股權重上限 + ESG 負面排除原則(不投資高污染或爭議產業)
XLG
Invesco S&P 500 Top 50 ETF
市值加權 + 集中修正S&P 500 前 50 大公司抑制極端集中,調整巨頭比重

比 SPY 更集中但有限制
VOX
Vanguard Communication Services ETF
市值加權 + 單股上限通訊服務類股META、GOOGL 等設上限

防止 FAANG 股權重過高

等權重加權(Equal Weight)

等權重指數給每一檔股票「相同的比重」,不論其市值大小。
這種方式讓中小型股有機會表現,是一種強調「分散」的編制方法。

等權重加權邏輯

指數中的每檔股票佔比完全相同,例如有 30 檔成分股,每檔都佔 1/30(約 3.33%)。

股票市值權重
A2000 億33.3%
B200 億33.3%
C50 億33.3%

等權重優點

  • 增加中小型股比重
  • 分散程度高,不容易被單一權值股主導

等權重缺點

  • 需頻繁再平衡,成本相對較高
  • 在空頭市場中,小型股抗跌力弱
ETF 代碼ETF 名稱追蹤指數特點說明
RSPInvesco S&P 500 Equal Weight ETFS&P 500 Equal Weight Index每一家公司權重相等,對比 SPY 不會過度集中在科技巨頭。
QQEWFirst Trust NASDAQ-100 Equal Weighted Index FundNASDAQ-100 Equal Weight Index把 QQQ 的成分股改為平均分配,避免權重過度集中在 Apple、NVIDIA 等。

基本面加權(Fundamental Weighted)

這種方法不看市值與價格,而是根據企業的財報數據決定權重,強調「價值導向」的邏輯。
依據企業的基本面體質越佳者比重越高。
常見的基本面因素包括:

  • 營收(Revenue)
  • 現金流(Cash Flow)
  • 股東權益(Book Value)
  • 股利支出(Dividends)

指數會根據這些數據進行排名與加權,並定期再平衡。
假設公司 A 的獲利穩定、營收高,即使市值不大,也可能擁有高權重。

基本面加權優點

  • 接近價值投資邏輯,選出體質穩健公司
  • 較不受市場情緒波動干擾

基本面加權缺點

  • 財報更新頻率低,反應較落後
  • 編制較複雜,投資人不易理解
ETF 代碼追蹤指數特點說明
PRF
Invesco FTSE RAFI US 1000 ETF
FTSE RAFI US 1000 Index依基本面(營收、現金流、股利、淨資產)加權選出 1000 檔美國大型股。
PXF
Invesco FTSE RAFI Developed Markets ex-U.S. ETF
FTSE RAFI Developed Markets ex-U.S. Index追蹤已開發國家市場的基本面加權指數,排除美國。
RAFIEM
Invesco FTSE RAFI Emerging Markets ETF
FTSE RAFI Emerging Markets Index追蹤新興市場的基本面加權股票,分散單一市場風險。
00886
永豐台灣 ESG 永續 ETF
自編 ESG + 基本面加權指數選股是按照公司的財務實力以及ESG 最高評分篩選

股利加權(Dividend Weighted)

以企業發放的「現金股息金額」作為加權依據,是高股息 ETF 常見的設計方式。

股息越高的企業,在指數中的比重越高。

公司每股股息股數總配息金額指數比重
A$51 億股$5 億
B$25000 萬股$1 億

股利加權優點

  • 強調穩定現金流來源,適合想領息的投資人
  • 通常會篩掉不配息或配息波動大的企業

股利加權缺點

  • 容易偏重金融、電信、能源等高配息產業
  • 不等於高總報酬
ETF 代碼ETF 名稱追蹤指數特點說明
DLNWisdomTree U.S. LargeCap Dividend FundWisdomTree U.S. LargeCap Dividend Index依企業發放股利總額加權,並強調財務品質過濾。
DHSWisdomTree U.S. High Dividend FundWisdomTree U.S. High Dividend Index選出高股利企業並依發放總額加權,屬高殖利率策略。
FVDFirst Trust Value Line Dividend Index FundValue Line Dividend Index結合股利與財務評等進行選股與加權。
00900富邦特選高股息30 ETF根據現金股利總額排序強調穩定配息,選股同時考量財務與殖利率表現。
00919群益台灣精選高息 ETF年度現金股利加權成分股以配息金額為基礎權重,非單看殖利率。

分層市值加權(Tiered Market Cap Weighted)

先將市場依公司市值大小分類(如大型、中型、小型股)。
再分層內各自進行市值加權,兼顧集中與分散。

例如大型股佔 60%,中型佔 30%,小型佔 10%;層內依市值加權。

分層市值加權優點

  • 控制極大型股集中的風險
  • 保留市值邏輯下的代表性與流動性

分層市值加權缺點

  • 分層的邏輯可能有缺陷
ETF 代碼ETF 名稱追蹤指數特點說明
QQXTFirst Trust NASDAQ-100 Ex-Tech ETFNasdaq-100 除科技分層加權指數避開科技股集中風險,並調整其他產業權重分層配置。
SPYGSPDR Portfolio S&P 500 Growth ETFS&P 500 Growth Index(含分層市值)對成分股進行規模分類後再依市值加權。
00692富邦公司治理100 ETF(台灣)臺灣公司治理分層市值加權指數將上市公司依市值與治理品質進行分類後再加權。

低波動加權(Low Volatility Weighted)

這類指數會挑選過去波動率較低的股票,加權比重高,主打「防禦性」策略。
依過去 6~12 個月的價格標準差、β 值等風險指標排序,低波動股票比重越高。

低波動加權優點

  • 抗跌性強,適合震盪市或保守型投資人
  • 報酬曲線穩定

低波動加權缺點

  • 牛市時報酬落後大盤
  • 產業集中度可能偏高(如公用事業)
ETF 代碼ETF 名稱追蹤指數特點說明
SPLVInvesco S&P 500 Low Volatility ETFS&P 500 Low Volatility Index每季選出波動最小的 100 檔 S&P 500 成分股並等權配置。
USMViShares MSCI USA Min Vol Factor ETFMSCI USA Minimum Volatility Index採用最小化整體波動的最佳化方法配置美國股票權重。
EFAViShares MSCI EAFE Min Vol ETFMSCI EAFE Minimum Volatility Index專注已開發國家(不含美國與加拿大)低波動股票。
00713元大高股息低波動 ETF特選股利低波動加權指數台灣 ETF 範例,強調穩定配息與波動控制。

品質加權(Quality Weighted)

品質加權是根據公司的財務健全程度(如資產報酬率、負債比率、盈餘穩定度等)來分配權重。品質加權會試圖挑選出「高品質企業」,防止將資金投入財報差的公司,以獲得更穩定的長期報酬。
常見品質因子包括:

  • 高資產報酬率(ROA)或股東權益報酬率(ROE)
  • 穩定或成長的獲利能力(如 EPS)
  • 低負債比率、高現金水位

你可能會想說這不是跟基本面加權很類似嗎?

品質加權: 專注在公司的「獲利品質」與「財務健全性」
目的是選出體質最好、最抗跌、最能長期成長的公司。

基本面加權: 專注在公司「經營實力」的量化資料(而非市值或價格)
目的是讓公司的「實際經濟規模」反映在指數中,修正市值偏誤。

ETF 代碼ETF 名稱追蹤指數特點說明
QUALiShares MSCI USA Quality Factor ETFMSCI USA Quality Index根據 ROE、負債比與獲利變異度選股與加權,美國高品質企業代表。
IQLTiShares MSCI International Quality Factor ETFMSCI World ex USA Quality Index專注美國以外的已開發市場高品質企業。
SPHQInvesco S&P 500 Quality ETFS&P 500 Quality Index挑選 S&P 500 中品質評等最佳企業,偏好高 ROE、低負債與穩定盈餘。

Smart Beta 加權(智慧型因子加權)

結合多種因子(動能、價值、品質、低波等),策略性地配置股票權重,融合主動選股與被動規則。

透過規則篩選出具備特定因子(如高 ROE、高動能、低波動等)的企業,並依因子得分分配權重。

Smart Beta 加權優點

  • 可客製化風格,彈性大
  • 長期績效可能優於市值加權

Smart Beta 加權缺點

  • 策略複雜、難以自行驗證
  • 需理解 ETF 編製邏輯以避免錯誤預期

常見的 Smart Beta 因子分類與解釋

因子說明常用指標
價值因子(Value)投資於相對被低估的股票,假設市場最終會修正錯誤定價。低本益比(P/E)、低市淨率(P/B)、高現金流/市值比(P/FCF)
股息因子(Dividend)著重於穩定且高現金股利的公司,提供現金流並具防禦性。殖利率、股利支付率、過往配息穩定度
動量因子(Momentum)假設「強者恆強」,近期漲幅較大者短期內續漲機率較高。過去 6~12 個月報酬率、交易量變化
低波動因子(Low Volatility)選擇歷史價格波動較小的股票,追求風險調整後穩定報酬。年化標準差、Beta 值、最小方差模型
品質因子(Quality)投資於財務健全、管理穩定、盈餘可預測性高的公司。高 ROE、低負債比、穩定獲利與現金流
規模因子(Size)小型股長期報酬可能優於大型股,但風險也較高。市值、總資產、平均交易量
成長因子(Growth)偏好營收與盈餘快速成長的公司,具高成長潛力。年營收成長率、EPS 成長率、毛利率提升

Cindy

平時潛水、滑雪但不寫 code 的工程師

0 Comments

發佈留言

Avatar placeholder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